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回歸傳統(tǒng)中醫(yī),生了病也更愿意吃中藥。不過當您把一包包中藥材拿回家后,如何正確地煎煮它,你真的知道嗎?
小薇今天來和你聊聊
如何正確煎煮中藥
科技進步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把前人的經(jīng)驗教誨拋諸腦后了,中藥的煎煮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中藥的煎煮看似繁瑣,卻有規(guī)可循,其恰當與否往往直接關(guān)系到療效。明代醫(yī)家徐靈胎在其著作《醫(yī)學(xué)源流論》中提到:“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卑鸭逅幰暈闇幠芊褡嘈У年P(guān)鍵一環(huán)。因此煎藥的過程雖然有點麻煩卻也是值得的,我們?nèi)讨瘫堑某粑冻灾兴帲y道不就是為了讓疾病快些痊愈嗎。
為了方便,出現(xiàn)了許多替代的煎藥方法,比如代煎、免煎藥、也有人提出用微波爐煎藥也一樣的說法,我們來看看這些都存在什么問題吧。
一、傳統(tǒng)煎煮法最合適
多數(shù)的中藥屬于湯劑,需要通過煎煮來服用,煎煮的過程不僅是提取出有效成分,還包括了一部分藥物的相互作用,產(chǎn)生一些以目前的科技手段尚不能辨明并分析的物質(zhì)。
如今許多顆粒藥、免煎藥之所以被詬病,其原因正在于忽略了藥物煎煮時的相互作用。
“現(xiàn)在的微波爐很方便,能用來煎煮中藥嗎?”
微波爐常被用作熱藥,在加熱這方面它無可厚非,畢竟只是升高藥液的溫度影響不大,但要用來煎煮中藥,就難免產(chǎn)生一些問題,是不是要用它來煮中藥確實值得商榷。
首先,微波爐的工作原理是使分子運動而加熱,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會出現(xiàn)藥性的改變,誰也不能保障。
另外,部分中藥煎煮有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等要求,這也是微波爐煎藥無法做到的。
鑒于這些原因,目前仍以傳統(tǒng)煎藥法為最佳。
二、煎藥前3注意:器具、用水、火候
即便是用傳統(tǒng)方法煎藥,若用不得法,也可能造成藥效的減弱甚至消失,那么,中藥得怎么煎煮才合適呢?
1.選器具
目前認為煎藥器具仍以有蓋的陶瓷砂鍋為佳,用前需仔細清洗,避免油穢腥氣,避免與銅錫鐵等金屬接觸以防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
2.選用水
古方煎藥時對水質(zhì)的要求也有許多,包括泉水、甘瀾水、米泔水、酒水等,這些如今多數(shù)已不用了,只要用水保證潔凈即可。
煎藥時用水量一般要求水面浸過藥面一指,差不多3至5厘米。
3.火候把握
煎煮中藥很講究火候,其中繁瑣之處不再贅言,簡言之,即煎藥時分清文武火,文火為小火慢煎,武火為大火急火,一般都是將藥物用武火燒開之后再文火燒片刻。具體的差別則在于文火燒多久。
三、2種煎藥法,“一般”、“特殊”要分清
一般煎藥法
煎煮前先將藥物浸泡在水面下,大約半小時后,先用武火迅速加熱至水沸騰,后改文火。
不同的藥物文火慢煎的時間不同:
① 一般清熱藥、解表藥(即治療上火和感冒這類疾病的藥方)不能煎太久,以免藥性揮發(fā)減弱,沸騰后略過片刻即可取出,文火加熱不宜超過五分鐘。
② 補益類藥物或有毒藥物需文火久煎,一般在一小時以上為佳,其間逐漸加水避免焦糊,前者為更大程度地煎出有效成分,后者則為了減弱毒性。
特殊煎藥法
中藥的藥方上常有標明部分藥物的特殊煎服要求,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泡服、沖服這幾種。
1先煎
鱉甲、龍骨、石決明、代赭石等貝殼類、礦石類藥物有效成分難以融出,需要敲碎以后先煎,煮沸十分鐘后再下其他的藥物。
泥沙多的藥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藥物先煎取汁,以其藥汁代水煎煮其他藥物。
2后下
薄荷、木香、金銀花這類氣味芳香,以揮發(fā)油為有效成分的藥物,若煎煮過久容易失效,應(yīng)在其他藥物煎好后再放入,煎四五分鐘即可。
3包煎
適合赤石脂、旋復(fù)花、滑石、車前子等富含粉末或細毛的藥物。
4另煎
人參、羚羊角、犀牛角等貴重藥物,為了盡量保存其有效成分,減少被其他藥物吸收,應(yīng)另煎,再將藥汁混合到一起。
5烊化
阿膠、鹿角膠、飴糖等膠質(zhì)、粘度大且易溶的藥物,同煎易導(dǎo)致粘鍋、燒焦或粘附其他藥物,影響有效成分溶解,應(yīng)在其他藥物煎好后,取出去渣藥汁加入趁熱攪拌,使之溶解。
6泡服
含有揮發(fā)油,或藥性易溶解者如藏紅花、肉桂之類,可用開水或藥汁趁熱浸泡服用。
7沖服
凡是散劑、丹劑、小丸、自然汁以及一些粉末狀藥物,也可沖服。包括琥珀末、三七末、朱砂末、紫雪丹、六神丸、生藕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