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兩虛
心脾兩虛,病證名。指心脾兩臟氣血虛弱的病變。主要證候有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食少、便溏、倦怠乏力、或見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脈細弱。可見于貧血、紫癜、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病癥。治宜補氣攝血。
胎肥
胎肥指初生兒肌肉肥厚,是由于胎中感受產(chǎn)母胃熱所致。
六瘤
六瘤是指瘀血、濁氣、痰飲停留于體表組織而產(chǎn)生的贅生物,中醫(yī)稱為瘤
振栗(戰(zhàn)栗 鼓栗)
振栗是指身體畏寒而顫抖。因虛寒或熱郁所致。出《素問·至真要大論》?!端貑枴ちo大論》:“陽明司天之政,民病咳,嗌塞,寒熱發(fā)暴,振栗癃閉。”張志聰注:“民病嗌塞、振栗諸證,皆悉燥熱之氣而為病也。”《傷寒廣要》卷三:“振近戰(zhàn)也,而輕者為戰(zhàn)矣
走哺
走哺是指上見嘔逆,下見二便不通的病癥,汪必昌《醫(yī)階辦證》認為系“由下不通,濁氣上沖而飲食不得入”所致。
暑瘵
暑瘵指感受暑熱而突然咯血咳嗽,狀似“癆瘵”的病癥。是因暑熱傷肺,蒸迫肺絡所致。臨床表現(xiàn)有煩熱口渴、咳嗽氣喘、頭目不清、咯血、衄血,脈洪而芤等。如暑熱挾濕的,則口不渴而苔白滑。
肉痹(肌痹)
肉痹是雖能飲食而四肢活動遲鈍,不能收持之癥。出《素問·四時刺逆從論》:“太陽有余,病肉痹寒中?!庇娠嬍巢还?jié),膏粱肥美傷脾所致。脾主肌肉,脾虛則肉不榮,肉不榮則肌膚不滑澤,肌膚不滑澤,則腠理疏,則風寒暑濕之邪易入,久不治則為肉痹。其證能食而不
天柱倒
天柱倒是指頸項軟弱無力,頭向下垂的體徵,多見于小兒發(fā)育不全.或年老體弱 者。若見于病久,是腎氣大虛,精神氣血俱衰之侯。
疫黃
疫黃是感受濕熱疫毒引起的急性熱病。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也可散發(fā)于一年四季。發(fā)病急驟,病程短促,以發(fā)熱,面目皮膚黃染,神昏,出血等證候表現(xiàn)為主要特點。西醫(yī)的重癥肝炎、黃疸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等,可參考本病辨證治療。
女性陽虛
陽虛指陽氣虛弱或機能衰退。表現(xiàn)為面色白、手足不溫、怕冷、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口唇色淡、口淡無味、食欲不振、舌質(zhì)淡、苔而潤、脈虛弱?!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陽虛則外寒?!倍嘁蛩伢w陽氣虛弱;或外感陰寒之邪,陽氣受損;或年老陽衰;或房室過
問 腎氣陰兩虛的癥狀有哪些答 腎氣虛的癥狀有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耳鳴耳聾,小便清長頻數(shù),夜尿增多,或尿后余瀝不盡,小便失禁,遺尿,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帶下清稀,或胎動易滑,舌淡苔白,脈沉弱。腎氣虛多因先天不足,腎氣不充,或年老體弱,問 急性腹瀉飲食吃什么答 急性腹瀉一般可以吃一些溫熱、易消化的飲食,比如小米粥或者溫熱的牛奶,還可以喝一些軟爛的面條或者餛飩。盡量不要吃高糖或者是粗纖維的食物,因為有可能會引起腸內(nèi)發(fā)酵,使脹氣的情況變得更加嚴重,還有可能會使胃問 如何治好脾虛答 中醫(yī)辨證治療脾虛。脾虛主要分為脾氣虛證和脾陽虛證。脾氣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有:脘腹脹悶,納呆,食后脹甚,面色少華,少氣懶言,肢體倦怠,或浮腫或消瘦,舌淡苔白,脈緩或弱。治法:健脾益氣。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