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大多不用“治”
慢性淺表性胃炎,大多不用“治”---消化病公益科普
慢性淺表性胃炎“泛濫”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見的類型,臨床檢出率達(dá)80%-90%。
在一些醫(yī)院,只要你接受胃腸檢查,幾乎無一例外會得到這么一個最輕級別的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特別是胃鏡檢查;臨床醫(yī)師很難見到“胃、十二指腸未見異?!钡恼N哥R報告。事實上,胃腸檢查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癥。它反映了胃粘膜淺層有淋巴細(xì)胞或漿細(xì)胞浸潤,而深層的胃腺體正常。根據(jù)炎癥細(xì)胞浸潤程度,淺表性胃炎可分為輕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動等類型。根據(jù)情況不同,使用不同藥物后患者可治愈。
無癥狀無須治療
那慢性淺表性胃炎還要不要治療呢?這應(yīng)根據(jù)有無癥狀來決定。
對于只是體檢胃腸報告有慢性淺表性胃炎,而本身無任何癥狀的人而言,無須治療。假如有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隱痛、噯氣、反酸或惡心嘔吐等癥狀,則需要對癥治療。
有癥狀需Hp根除治療
部分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人同時伴有幽門螺桿菌(Hp)感染,此時要不要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呢?其原則也要視癥狀而定:無癥狀者無須治療,有癥狀者需進行Hp根除治療,這樣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癥狀。
此外,根除幽門螺桿菌還可以減輕胃黏膜慢性炎癥,從而預(yù)防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這在很大程度上還能預(yù)防胃黏膜萎縮,從而可能降低胃癌的發(fā)生率。
聽到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關(guān)系,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病人或許會產(chǎn)生恐懼;一些人即使毫無胃腸癥狀,也強烈要求做Hp根除治療。對這類病人,也可以進行Hp根除治療,消除了心因性疾病,病人也就舒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