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得胃潰瘍?
為什么會得胃潰瘍? 我平時常吃得很飽,可居然也得了胃潰瘍。為什么會這樣?不是常餓肚子才會得胃潰瘍的嗎?解答:
胃潰瘍是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消炎藥刺激,以及飲食不規(guī)律等多因素造成的消化道慢性疾病。上述因素,促使胃酸和(或)胃蛋白酶對胃黏膜進行自我消化,從而導(dǎo)致黏膜缺損。 一般人簡單以為,經(jīng)常餓肚子,胃里空空的,胃酸、胃蛋白酶只好消化胃黏膜,時間一長,便引發(fā)潰瘍。 饑餓的確是胃潰瘍的誘因,但常吃得撐肚子,同樣也可導(dǎo)致胃潰瘍。進食過飽使胃過度擴張,且胃必須增加胃泌素的分泌,進而生成胃液來消化大量的食物。同時,胃黏膜上皮細胞需要不斷執(zhí)行分泌命令,容易“勞累過度”,縮短壽命,每兩三天就要修復(fù)一次,“應(yīng)付不來”,從而使得上皮組織不完整。 另外,暴飲暴食者在聚餐時,煙酒在所難免,而煙酒、碳酸飲料及濃茶同樣會刺激胃酸分泌,還會增加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危險,更增大胃潰瘍發(fā)生的可能性。 可見,吃得撐并非保護之道。胃潰瘍病人,更是冷不得,飽不得,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