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就藏在孩子身邊
孩子肚子疼或拉肚子往往會被視作簡單的胃腸炎發(fā)作和腸易激綜合征,然而有時候多心一點去查一個幽門螺桿菌,就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些疾病的根源原來是這種頑固的細菌。別以為幽門螺桿菌都是得了胃病的成人才會感染,其實它也同樣潛伏在孩子的身邊伺機而動。兒童是受幽門螺桿菌侵襲的最危險人群。兒童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獲得率是形成不同國家和地區(qū)間感染率差異的基礎,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能直接影響到成年期的健康狀況。對中年及老年胃病患者進行干預治療雖然有效,但為時已晚,已不能逆轉幽門螺桿菌感染所造成的胃粘膜萎縮及腸化生等病理過程[1]。所以,把幽門螺桿菌感染扼殺在兒童期是較為明智的選擇。
幽門螺桿菌都在哪兒?
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來自父母和共同居住者,通過口-口或糞-口途徑傳播,表現(xiàn)出明顯的人群或家庭聚集性。共用餐具、居住擁擠、衛(wèi)生條件差以及非自來水水源等因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或者再感染的高危因素。一項收納558例幽門螺桿菌感染兒童的研究顯示,其中未使用分餐工具的有527例,兒童未使用獨立餐具的有350例,與家庭成員共睡一床的兒童248例,喝生水兒童14例,洗浴用具不分開家庭的14例,共用漱口杯家庭的7例,飯前便后不洗手的兒童有4例。因此,做好幽門螺桿菌感染兒童家庭的健康教育,糾正其不良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和再感染[2]。
哪些孩子需要檢測?
消化道疾病方面,對于患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再發(fā)性腹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兒童推薦檢測幽門螺桿菌,確診胃粘膜相關性淋巴組織淋巴瘤( MALT)的患兒也應接受幽門螺桿菌檢測。全身性疾病方面,患有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無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等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的兒童也建議做幽門螺桿菌檢測。另外,直系親屬患有胃癌、同住的家屬確診幽門螺桿菌陽性且有消化道癥狀的兒童建議行幽門螺桿菌檢測[1]。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怎么辦?
治療幽門螺桿菌的常用方法有三聯(lián)療法及序貫療法兩種。三聯(lián)療法為使用質子泵抑制劑(PPI)/鉍劑(RBC)和2種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中的2種)7 d或10 d;序貫療法為前5d使用PPI 阿莫西林,后5 d使用PPI 克拉霉素 甲硝唑,共10 d。序貫療法的根除率要相對高于三聯(lián)療法[3]。
另外,益生菌如乳酸菌、雙歧桿菌、腸球菌均可在酸性環(huán)境中成活,可通過競爭營養(yǎng)素、競爭性占位、抑制性產(chǎn)物(如乳酸鹽、H2O2、短鏈脂肪酸和防御素)以及免疫調節(jié)作用抵抗幽門螺桿菌感染,其死菌體及代謝產(chǎn)物亦有競爭性占位、抑制炎癥反應、免疫調節(jié)作用。有薈萃分析表明,應用益生菌制劑輔助三聯(lián)療法可提高抗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中的根治率,但不能有效降低三聯(lián)療法中不良反應的發(fā)生[4]。
研究證實,采用培菲康散劑(乳酸菌、雙歧桿菌、腸球菌)聯(lián)合三聯(lián)療法及序貫療法,其對幽門螺桿菌的根治率均高于單獨使用兩種療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6]。培菲康散劑劑型恰當,服用方便,且活菌數(shù)高(107CFU),適合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需要注意的是,應用益生菌制劑時要避免同抗生素一起服用,之間宜相隔至少2 h,防止益生菌直接在抗生素作用下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