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缺乏的篩查與治療,你記清了嗎?
醫(yī)脈通整理編撰,微信轉載請通過醫(yī)脈通內(nèi)分泌科公眾號申請白名單。近年來,人們對維生素D的重要性產(chǎn)生了越來越大的興趣?,F(xiàn)結合相關指南對維生素D知識要點進行匯總,以期帶來臨床幫助。
維生素D缺乏定義參考
關于骨骼健康相關的維生素D臨界值,建議中國人群參考以下觀點:
① 血清25(OH)D<30nmol/L,維生素D缺乏;② 血清25(OH)D介于30~49.9nmol/L,在一些人群中維生素D不足;③ 血清25(OH)D≥50nmol/L,幾乎所有人群維生素D足夠。
在臨床中,醫(yī)生可建議個體的維生素D達“適宜”狀態(tài),血清25(OH)D可能需50~75nmol/L或更高。
維生素D對骨骼健康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D不僅在維護骨骼健康中起作用,在非骨骼疾病中也起潛在作用,包括自體免疫疾病、癌癥、心理健康問題和心血管疾病等。
維生素D與甲狀旁腺激素 目前評估維生素D狀態(tài)的最佳方法為檢測血清25(OH)D。血清25(OH)D與甲狀旁腺激素呈負相關,血清25(OH)D低于閾值導致甲狀旁腺激素高于正常范圍,因此其閾值可作為維生素D不足生化標準。
維生素D和骨密度 有證據(jù)顯示25(OH)D與BMD變化相關,血清25(OH)D低于一定水平時,髖部骨質(zhì)流失增加。維生素D和鈣劑聯(lián)合補充可適度增加BMD,但單獨補充維生素D是否有益BMD仍不清楚。
維生素D、跌倒和骨折 維生素D與跌倒或其他生理表現(xiàn)關系具有不一致性,但整體評價認為二者具有相關性。維生素和鈣劑聯(lián)合補充可降低群居機構老年人骨折風險,社區(qū)居住老年人影響效果不一致。
維生素D狀態(tài)的評估
測量25(OH)D是反映體內(nèi)由日光和膳食來源的維生素D儲備的較好指標。25(OH)D測量時需要考慮下列因素:血漿維生素D結合蛋白以及維生素D結合蛋白濃度。
評估25(OH)D的主要方法是免疫分析法,同時還有高效液相色譜熒光法、串聯(lián)質(zhì)譜法。
維生素D缺乏檢測人群
通過維生素D治療可能改善病情的骨病患者;在特殊治療之前需要矯正維生素D缺乏的骨病患者;由于維生素D缺乏導致肌肉骨骼癥狀的患者。
骨質(zhì)疏松癥或脆性骨折患者,可能在同時補充維生素D和口服抗骨吸收藥物治療,對其進行常規(guī)維生素D檢測可能沒有必要。
盡管維生素D缺乏非常普遍,不推薦無癥狀健康個體普遍篩查。
治療人群
1. 血清25(OH)D<30nmol/L,建議治療;
2. 血清25(OH)D介于30~49.9nmol/L,具有下列高危因素者建議治療:脆性骨折、有骨質(zhì)疏松病史或骨折高風險;應用抗骨吸收藥物治療骨?。痪哂邪Y狀疑為維生素D缺乏癥導致;具有發(fā)生維生素D缺乏的相關危險因素,如日光曝露不足、黑皮膚等;甲狀旁腺升高;應用抗癲癇藥物或口服糖皮質(zhì)激素;吸收不良相關狀況。
3. 血清25(OH)D≥50nmol/L說明維生素D在安全范圍,建議通過日光曝露和飲食維持充足維生素D。
合理治療
維生素D缺乏癥治療方案應根據(jù)患者特征、病情、維生素劑型以及季節(jié)等綜合考慮。維生素D缺乏癥骨病患者的治療目為使用足夠劑量以確保矯正維生素D缺乏,及時改善維生素D缺乏癥臨床后果并避免維生素D中毒。
目前維生素D3和維生素D2不同制劑應用于臨床,推薦維生素D3作為首選制劑用于治療維生素D缺乏。
當需要快速矯正維生素D缺乏,如患者有疾病癥狀或準備開始高效抗吸收藥物治療(狄諾塞麥或唑來膦酸)推薦的治療方案是在固定負荷劑量的基礎上隨后規(guī)則維持治療。
維生素D負荷量補足后1個月后開始維生素D補充后,原發(fā)性甲旁亢顯露,此時需檢測校正血清鈣。一般不需要常規(guī)監(jiān)測血清25(OH)D,但某些情況需進行維生素D檢測,包括患者有維生素D缺乏癥狀、吸收不良、懷疑用藥效果等。
如果個體很少曝露陽光,應該從食物和添加劑中獲得足量維生素D。65歲以上老年人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為600IU/日;維生素D缺乏癥高危人群可能需要更高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