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虛癥選擇不同的進補補品
當今社會,工作繁忙,生活緊張,體力與腦力消耗很大,多數(shù)中青年人健康透支,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會出現(xiàn)一些“未老先衰”的征兆,也就所謂出現(xiàn)“乏力癥群”、“亞健康”的狀態(tài)。中醫(yī)學有著數(shù)千年的悠久歷史,它所倡導的養(yǎng)生理念如今也備受關注。中醫(yī)認為,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各種虛證,應該用不同的補品進補,才是正確的有益的方法。否則會得不償失,甚至有害無益。下面就給大家推薦中醫(yī)四大虛證經(jīng)典補品:氣虛 多食人參
表現(xiàn)主要為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欲減少,舌質淡,也就是指全身精神不佳,體力不濟。
代表補品人參,包括西洋參、白參(生曬參)、野山參、紅參(朝鮮參、高麗參)等。一般說氣虛而稍偏熱的,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綜合征者應服用西洋參為宜;單純氣虛者可服用白參(生曬參),氣虛較嚴重者可服用野山參,因為野山參補氣的功效顯著;反之,氣虛偏寒的應用紅參(高麗參)進補,紅參有補氣溫陽的功效。中醫(yī)認為氣血不分家,人參和阿膠的搭配可以起到氣血雙補的功效。
血虛 首選阿膠
表現(xiàn)相似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貧血癥,指經(jīng)常出現(xiàn)頭暈、眼花、面色蒼白或萎黃,口唇淡白,肌膚枯澀失眠,多夢,夜熱盜汗,舌淡紅無苔等癥狀。
代表補品阿膠、當歸等。阿膠是驢皮所熬制的黑色膠塊,有補血、止血的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阿膠為“圣藥”。它與人參、鹿茸并稱“中藥三寶”。
現(xiàn)代臨床證明,阿膠具有升高紅細胞、升高白細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氧含量、擴充血容量、能增加血清鈣的含量等作用,是名符其實的治療血液病的藥物。阿膠通過對血液質量的改善達到補血、止血、耐缺氧、耐寒冷、抗疲勞、抗輻射、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及抗休克、抗肌萎、滋陰補腎、強筋健骨、利尿消腫等作用。
陽虛 謹慎吃鹿茸
表現(xiàn)一般是指除了氣虛證之外,還有畏寒肢冷,怕風、腰酸腿軟,咳喘身腫,易腹瀉,尿清長,舌苔薄白等癥狀。
代表補品鹿茸。鹿茸的壯陽功能較強,可磨粉或浸酒后服用;但陰虛內熱者應禁忌,否則有可能造成出血、煩熱不安等不良反應。
陰虛 還要銀耳補
有人說心窩熱得放個雞蛋能孵小雞,這是陰虛的典型癥狀,陰虛還有面赤升火,性情煩躁,虛火上炎,口燥咽干,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等表現(xiàn)。如更年期綜合征大多表現(xiàn)為陰虛證。
代表補品銀耳、阿膠、黑豆、石斛(楓斗)等。阿膠滋陰效果明顯,銀耳補肺陰、潤腸的功能較佳,石斛生津止渴的功效好;當然,西洋參在補氣的同時也可作為陰虛者的補品。阿膠、黑豆是滋陰補血的絕妙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