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斷奶的那些事
我們乳腺科醫(yī)生在工作中經常被產后半年至1年的媽媽詢問怎么回奶。媽媽要上夜班了、要去外地工作了、生病了、覺得孩子太大了、聽別人說孩子大了乳汁沒有營養(yǎng)了;寶寶自己不吃了、寶寶長牙了老咬人、太黏媽媽……總之問起原因五花八門,聽起來都有一定的道理。這個問題如果在兩年對我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一個事兒—媽媽要求就可以回奶。處方點兒口服和外用回乳藥物,再叮囑媽媽不要受傷、和寶寶減少接觸、盡量減少乳房排奶就齊活了。但是很多媽媽一提起回奶就緊張的要命,覺得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希望時間越短越好。吃藥擔心長期短期的副作用,不吃藥又怕脹痛難以忍受。于是我們開始關注世界上有沒有更好更快的回奶方法或藥物,怎么回奶受罪最小。百度一下,回奶的意思就是斷奶,是指給小孩斷奶后讓乳房不再分泌乳汁。真有那么簡單嗎?為什么“斷奶”期對媽媽和寶寶都是一個難關呢?讓乳房和寶寶切斷聯系必須要那么痛苦嗎? 接觸母乳喂養(yǎng)領域后,翻開Jan Riordan主編厚厚的九百多頁的《breastfeeding and human lactation》,還真發(fā)現了weaning這一章節(jié),書中把“回乳”稱為“離乳”。而離乳的定義則嚴格很多:從一種喂養(yǎng)方式過渡到另外一種喂養(yǎng)方式的過程,它不是一個單純的行為,而是一個寶寶開始從乳房以外得到食物的過程,并且逐漸終止哺乳,離乳不是完全停止哺乳而是增加了其他食物種類。如果從字典上看,可以看到離乳是幼小的生物個體從母乳轉移到其他形式的營養(yǎng)狀態(tài)的過程。如果把哺乳比作宮內孕育的延續(xù),離乳就是第二次出生。從生理的觀點來說,離乳是包括了營養(yǎng)、微生物、免疫、生化和心理學的復雜的調整過程。離乳類型包括逐漸離乳、部分離乳(適用班媽)、突然離乳。不推薦突然離乳,因為會引起乳腺炎樣癥狀和抑郁可能,服藥還會引起惡心、頭暈、胃腸道等副反應。對于母親的乳房來說,突然離乳也是一種損傷,可能會因為突然退化影響乳腺組織有序重組。看到這里,突然茅塞頓開。對呀!為什么那么著急回奶?哺乳的禁忌只有: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2.先天性楓尿糖癥;
3.苯丙酮尿癥;
genefish.cn感染;
5.人類嗜T細胞病毒I型;
6.乳頭乳暈部位單純皰疹;
7.分娩時有活動性水痘;
8.母親接受放療、化療及精神病、子癇、休克、已故而無法哺乳。
既然突然離乳那么痛苦干嘛還要著急?何況繼續(xù)哺乳的理由一大堆:
genefish.cn推薦純母乳喂養(yǎng)到6個月,之后逐漸添加輔食,建議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至2歲及以上;
2. 回奶了大多數寶寶還是會接著加入配方奶,配方奶的危害不容忽視;
3.大童況且哺乳不單是營養(yǎng)的需要還有免疫、心理的需要。根據靈長類哺乳動物斷奶時間、體重增長4倍、達到成人體重的1/3/、第一顆恒牙萌出時間等因素計算,人類離乳時間應是2.3—7年。
換了一個思維方式再回頭看看以前媽媽們要求回奶的理由多數都是輕飄飄的,是因為沒有得到正確資訊和了解突然離乳的危害,而這些正應該是我們這些醫(yī)生應該告知的。什么理由能比促進寶寶和媽媽的健康更重要呢?
所以如果您的寶寶大于6個月需要離乳,我的建議是:首先推薦寶寶引導的自然離乳;如果因工作壓力等原因可以采取部分離乳的方法,也就是逐漸減少喂奶次數,增加喂奶間隔,這通常需要幾周到幾個月的時間;當發(fā)生了威脅身體健康的嚴重疾病時,請醫(yī)生協(xié)助安全離乳。